Catia是世界领先的CAD\CAE大型软件系统,但是它V5R16版本图标设计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见图(6),一眼望
上去几乎一个样子,同时边缘粗糙,配色生硬,缺乏美感
怎么办?
我想应该这样,在一套图标中,如果各个图标需要使用相同的元素,那么我们要尽量放大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减弱
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如果一套软件的六个图标有同一元素,为了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我甚至建议考虑放弃使用
同一元素。
比如图(4)的“新建事项”“待发事项”“已发事项”,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新建”“待办””已发”而
不是”事项。因此,代表事项的相同元素”文档”可以抛弃。
我们看下图Adobe
Photoshop的图标,精致,专业,图标设计的典范。我们看它完全符合差异性的原则,每个图标
一眼望上去,都不一样,并且能够代表所需要的操作,可谓望图知意
第三:合适的精细度,元素个数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点,图标的主要作用是用的,代替文字,第二才是美观。但现在的图标设计者往往陷入了一个
误区,片面的追求精细,高光和质感。其实,图标的可用性随着精细度的变化,是一个类似于波峰的曲线。在初始
阶段,图标可用性会随着精细度的变化而上升,但是达到一定精细度以后,图标的可用性往往会随着图标的精细度
而下降。变化曲线如下图
下图是一个表示“设置”的齿轮图标,我们看到,最左边的最简单的和最右边的照片级的,可用性都是非常低的,
都不适合做图标
Vista是微软的比较失败的一个产品,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被人称之为华而不实。我们看一下Vista的图标
设计,见图(10),很漂亮,很精细,但是很显然,图标包含的元素过多了,不够直观,用户需要思考这么多元
素,代表的到底什么意思?这正好违反了交互设计第一原则“不要让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