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S教程

PSD素材

PS素材

背景图片

高清图片

字体下载

矢量素材

PS资源

PS作品

会员专区
注册 / 登录
收藏
入门教程照片处理抠图教程调色教程文字特效经典合成鼠绘教程滤镜特效� � �GIF 动画签名溶图创意设计
 您当前的位置� PhotoShop资源� >> PS教程 >> PS教程 >> 入门教程 >> 正文

Photoshop制作完美无缝拼接图案全攻�

� 作者来源:赵鹏 编辑整理�PhotoShop资源� 更新时间� 2006-10-01 录入� 黄叶飞扬 �

  我们已经知道,用来填充的图案具有连续平铺的特性,当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大于图案)内填充图案的时候,会产生上下左右彼此衔接的效果。现在我们在Photoshop中建立一个图案填充层(点击图层调板下方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钮),将会出现如下图的设置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其中选择我们前面所定义的图案,图像中的平铺效果如下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设置框中的“与图层链接”选项如果关闭,那么填充的图案就不能像普�图层那样进行移动。贴紧原点可以让图案与标尺〖CTRL R〗中�0点对齐。 

  感受无缝平铺图案

  上面这个图案平铺后产生的是一种“砌墙”效果,即看得出一块一块图案的拼接,图案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就好像用砖头砌墙一样。现在我们选择Photoshop默认图案中的“分子”,效果如下右图。不同于之前,在这个平铺中看不到图案间的边界线,整个图案浑然一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这个图案本身很大,以至于比目前图像的画布还大,所以看不到平铺的图案边界呢?不是的,无论你建立多大的图像,都不会看到图案边界。那究竟是为什么?

  现在我们新建一�120×120的白底图像,然后建立一个菱形渐变填充层(黑色至透明),设定如下左图,产生的效果如下中图。然后将该层栅格化�图层>栅格�>填充内容/图层】,把菱形移动到最左端并只保留一半,复制菱形图层再水�(按住SHIFT)移动到右端且也只保留一半。如下右图。将其定义为图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Now,在脑中想象一下,把这个图案进行平铺的效果将是怎样�

  接着动手制作,平铺的效果如下左图,我们发现原先被拆散的菱形又被合并在一起了。和你们想象中的是否一致?

  正因为图案的连续平铺特性,前一个图案与后一个图案首尾相接,如下右图。才能够形成这样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图案的边界是存在的。但从视觉效果上看却没有边界。正因为图案内容前后衔接。这样的图案就适合用以连续平铺(也称无缝平铺、连续图�),可以“星火燎原”,用较小的图案来制作较大的区域,且无论区域大或者小,都不会影响平铺的整齐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种图案在网页设计中是经常用到的,因为网页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内容的增减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比如原先网页中只有20行文字,我们根据�20行的大小制作�背景,但以后如果文字增加�30行,那空余出来的部分怎么办?因此网页背景都是采用一个较小的图案,然后指定为平铺。这样无论网页内容增加或者减少都不会影响背景的效果�

  即使网页内容不发生增减,浏览器窗口宽度减少,也会引起高度的增加,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总面积不变以显示原先的内容�

  那不改变浏览器大小不就没问题了吗?不是的,首先你不可能强制浏览者不去改变浏览器窗口的大小。其次不同的人的显示器分辨率设定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在1024×768屏幕分辨率下制作的充满画面的网页,如果在800×600的显示器上显示,即使浏览器窗口最大化,宽度也不可避免地减少�

  无缝平铺图案深度分析

  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刚才定义的菱形图案,为什么它能够无缝平铺呢?因为在图案最左端�1像素部分,与图案最右端�1像素部分有良好的像素承接关系。这种承接关系体现在位置和颜色上。我们可以据此来推断,用一条线段来作为图案的话�

  1: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图案的左右边界,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这条线段的平铺效果最好,首尾相连,可以形成无缝平铺�

  2: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没有或只有一个到达边界,那么平铺效果其次,首尾虽不能相连,却也不会产生断接感�

  3: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图案的左右边界,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平铺效果最差,因为首尾既不能相连,又产生了断接感�

  分别对应下图�3种效果范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面所说的第一种平铺,其实还要一种例外的可能性:如果线段穿越边界时候呈现一定的角度(常见于曲�),那么位于分界点的两个像�(下图中的A与B)即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却同样能够形成无缝平铺。因为它们之间的落差符合线段的走势。这样的差异通常也就�1像素�2像素的距离,再大就会产生断接感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除了位置,边界像素的颜色对于平铺效果也是有影响的。这常见于使用渐变色作为平铺的时候。为了使效果明显,我们使用了模拟渐变的色块,并打上颜色数字来说明问题,如下图�

  如果头尾颜色相同,颜色相接会产生一个重复的区域,使得颜�1在平铺中的比例两倍于其他颜色,造成不协调。当减去其中一个后,颜色的过渡就协调了。这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上看出来�

  不过如果渐变图案中的颜色数量较多或所占区域较�(如颜色只�1像素�),这种重复的效果就不容易被觉察,也就不必过于苛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头尾重复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动画制作中,如下图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箭头的动画过程,每帧的停留时间为1秒。注意第1帧与�9帧的箭头角度相同,这样在播放的时候,箭头在这个角度就会停�2秒,看起来就好像顿了一下似的,造成动画的不连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面我们所制作的无缝平铺图案又称为2方连续图案,因为只考虑到了横向或竖�(所有例子旋�90度即�)平铺的需要。这样的图案在填充大面积的区域时会显得很单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制�4方连续图案,这并不困难,就是把两个方向结合起来考虑而已�

  在第一个菱形的基础上,我们再创建一�30%左右的小菱形渐变,按照前面相同的手法处理成如下左图的样子。尽管很简陋,但这就是一个真正的4方连续图案了。平铺效果如下右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制作这个图案的时候,大家最感到没有把握的就是让菱形在边界正好保留一半大小,这个过程中稍有误差就会造成平铺图案断接。所幸菱形具有很明显的棱边可提供视觉参考。但对于一些其他的形状就未必能够准确把握了�

  Photoshop“位�滤镜”制作平铺图�

  为了准确和快捷地制作平铺图案,可以使�Photoshop的位�滤镜。让我们先制作出早先的那个大菱形并栅格化,确保选择该层,然后�滤镜>其他>位移】,设置如下左图,注意要选择“折回”,就会在图像中看到我们之前手动复制图层并移动到边界的效果。那这个位移滤镜是什么原理呢�

  位移滤镜在“折回”方式下就是假定图像已经作为图案并进行了平铺,如下右图,以平铺中心的原图�(下右图红框内)为基准点,向四周移动一定的距离后,用该处的图像替换原先的图像�

  我们这个图像的尺寸是120×120,那么按照左图的设置水平移动60(�-60)像素,就相当于横向移动一半,应该停留在下右图的蓝色区域内,正好是左右各端露出菱形的一半。可以预见,如果垂直也设�60(�-60)像素的话,所得到的应该是下右图绿色区域内的图像�

  在完成大菱形的水平位移后,再建立并栅格化一个小菱形渐变层,然后进行60(�-60)像素垂直位移,就可以得到与之前相同的效果。使�滤镜前注意正确选择图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掌握了位�滤镜的使用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制作无缝平铺图案。新建一�60×60的图像,新建一�图层,使用自定义形状工具〖U/SHIFT U〗在其中绘制“草2�形状(如找不到可复�形状),将其与背景层上下居中、左右居中对�(要以背景层作为基准层,方法可参考操作速查0516),然后复制该�(选择图层后〖CTRL J�),对复制出来�图层(或原图层)使用位移滤镜,水平及垂直方向均设为图像大小的一�(30�-30像素)。得到如下左图的效果,可将图案的名字起为“紫色小草”之类的。填充效果如下右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知道平铺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图案边界,因此首先要保证图案边界的连续性。现在我们来制作较为杂乱的可平铺背景,设定如下笔刷:散布枫叶形状、直�30像素、间�80%、大小抖�100%、角度抖�100%、色相抖�100%�

  选一个彩色前景色(不能选择黑、白或灰度,否则没有色相抖动效果),在一�150×150的图像中绘制一个十字形,注意枫叶不能超出边界,原则上是越贴紧边界越好,但这里先不用强求,后面有办法来弥补�

  然后将图案垂直位移一�(也就�75像素),这样就会露出原先在上下边界留下的空白。用相同的笔刷填补空白处�

  接着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一半,就会露出原先在左右边界留下的空白,同画笔填补。最后再垂直位移一半,即可得到可作为无缝平铺图案的边缘�

  以上步骤如下左图所示。其中的步骤2和步�6可以替换,也就是说可以先填补水平方向再填补垂直方向�



≡★ 免 责 声 明 ★≡

除本站原创外,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教程均收集整理自网络,其版权归该教程直原始作者或原始出处所有!

除特别声明外,您可以在保持教程的完整和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复制、转贴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教程;但是,不可以盗链本站的图片!

除特别声明外,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您不得将本站所提供的任何教�(包括资源)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确有需要,请自行与该教程的原始所有权者(即:原始作者或出处)联系,本站不提供相关服务;否则,由此而引发的一切后果由您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