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这次教程之前首先需要给大家普及一点摄影小常识(大智慧),那就是亚当斯著名的“分区曝光法”(Zone system)(也叫区域曝光法)�
它是一种能在拍摄时即可精确掌握照片反差调子的一种曝光法,当然是在胶片摄影中,必须依靠测光表来对不同区域进行测光,然后拍摄�
简单的来理解就是可以将一张片子由全黑到全白分�11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亮度信息,最中间的为中灰部,这也是一张片子最为珍贵的区域�
中灰部涵盖了一张片子大量的信息,所以控制好中灰部分的曝光对于摄影前期和后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次教程我们不讨论前期拍摄(前期拍摄尤为重要),只讨论如何通过数码暗房即photoshop来控制光影关系,从后期的角度来理解亚当斯“分区曝光法”的精妙�
同时,本次教程我们会以“分区曝光法”作为基础理论,用photoshop中的通道计算法来对整张片子做详细的分区,
在此基础上,会加�通道计算得到精确的选取后,对不同分区做精细化处理,使各个区域得到正确的曝光,做到每个区域尽可能都有细节内容�
最后,利用我们拿到的有细节有内容的各个选取对片子做调色处理,来模仿电影调色,运用此方法可以实现组图影调与色调的极度统一�
关于调色这一块的内容,不是本次教程的主要核心,因为调色很难也很简单,简单在于技术操作很简单,难在调成什么样的,关乎审美,关乎需求�
好了,以下是课程主要内容�
教程核心:分区曝� 通道计算得出选取 曲线调整
用到�工具�
按照惯例先来看一下before&after
第一步:分析原片�
这是一张美剧《黑帆》的剧照,分析原片我们不难看出,整张片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发灰,不够通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高光不够亮,暗部不够黑,中间调对比不够�
我们都知道一般电影拍摄时候都会采用LOG模式,它可以保留大量的灰度信息供后期调整,就比如我们拍照片用RAW格式是一个道理,正是因为这种灰,才给了我们后期很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主要的问题就是来解决“灰”的问题。说到这里,有人会说,灰是吧,多拉几根曲线,加点对比不就好了�
话虽如此,可是整体拉曲线没办法精确地控制各个分区,所以只有做好了精确的分区,配合曲线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二步:导片
进入到ACR当中,对原片做一个基础导片(参数仅供参考)
导片思路:暗部黑而不死,高光亮而不爆,对比中不失细节,清晰中不至过�
第三部:进入ps开始放大招
先来看一下我们整体的思路�
1.第一步做明度调整即分区定影调�通道计算�
图像——计算(提取三次高光�
进入计算后如图所示:�1和源2�通道均选为灰色通道,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反向不打勾,其他默认确定�
(关于为什么选择灰色通道需要说明白一点:在灰�通道下所有的照片只有黑白灰的关系,没有色彩对选区的干扰,
可以方便我们拿到更为精确�选区,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