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透明度高的水域或时机拍摄。通常,水下摄影的作业水域是无法由作业人员
自由选择的,但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附近有透明度高的水域、影象质量要求较高时,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将作业对象转移到水质好的水域进行拍摄。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水域,随着潮汐、水流、天气等变化,水的透明度也会发生变化,作业人员只要注意观察、积累资料,选择透明度相对较高的时机进行作业,就会改善拍摄效果。
采用近距离拍摄。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水下照相机或摄象机离被摄物体的拍摄距离越近,光在水中的传输过程受到水的散射作用就越小,拍摄的影象也就越清晰。因此,在水下摄影作业时,只要能满足拍摄要求,拍摄距离是越近越好。
根据经验,通常水下的拍摄距离应不超过水的透明度的 1/2 ~ 1/3。水的透明度可以采用圆盘法进行粗略地测算。但在采用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一点,实际的最小拍摄距离不应小于摄影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否则也会由于无法聚焦而造成影象模糊。例如,使用 NIKONOS—V 型水下照相机的NIKORR 35mm标准镜头拍摄,其最小拍摄距离不应小于0.8米, NIKORR 28mm 镜头的最小拍摄距离不应小于0.6米 。
使用专用的浑水水下摄象机或浑水摄影辅助装置。这种摄象机或装置是在摄象机的镜头前安装一个耐压或非耐压的摄影罩,罩内封闭空腔内的介质为空气或清水。这样,就使光线从被摄物体到镜头的传输过程中,在浑水中的
路径缩短,从而减小了水的散射作用,提高了影象的清晰度。但由于这种摄影罩的长度有限,因此只有在较近距离拍摄时,其改善效果才明显